致全市学生家长的一封防电诈信
发布时间:2025-11-18 10:54 作者: 来源:益阳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近期,我市教育系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仅今年11月上半月,就接报涉师生案件15起,财产损失达28万余元。当前,电诈犯罪手段迭代翻新,严重威胁广大师生与家庭的财产安全。为筑牢家校联防屏障,特致此信,请您悉心阅读,共同守护好我们的“钱袋子”。

  一、提高警惕,识破常见诈骗手法。

  以下为您梳理了针对家长群体的七类高发电信诈骗:

  1.缴费类诈骗:骗子潜入班级群,冒充老师收取学费、资料费等。

  2.助学金诈骗:冒充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以发放助学金、奖学金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或手续费。

  3.兼职刷单诈骗:以“点赞”、“刷信誉”返利为诱饵,诱导投入资金后拉黑。

  4.冒充客服诈骗:假借购物平台客服,以退款理赔为由诱导点击钓鱼链接或共享屏幕。

  5.冒充熟人诈骗:在社交软件上冒充亲友、同学,以急事为由要求紧急转账。

  6.网络游戏交易诈骗:以低价售卖或高价收购游戏账号、装备为名,诱导至虚假平台交易。

  7.木马链接诈骗:发送伪装成“成绩单”、“学籍信息”的含毒链接,窃取个人信息。

  二、严守底线,牢记公安反诈箴言

  请务必谨记并践行以下“八个凡是”与“六个一律”:

  【八个凡是(皆诈骗)】

  ◆凡是要求垫资刷单的;

  ◆凡是宣称“内幕消息、稳赚不赔”投资理财的;

  ◆凡是声称“无抵押、放款快”网贷且先收费的;

  ◆凡是自称客服主动退款索要验证码的;

  ◆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的;

  ◆凡是“领导”“老师”加好友后要求转账的;

  ◆凡是陌生链接索要银行卡及验证码的;

  ◆凡是网友拉群下载APP进行投资、退费的。

  【六个一律】

  ◆不明链接,一律不点!

  ◆境外陌生来电,一律不接!

  ◆陌生短信微信,一律不回!

  ◆网友推荐APP,一律不下!

  ◆索要密码验证码,一律不给!

  ◆线上要求转账,一律核实!

  家长朋友们,防范电诈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宁。让我们携手同心,持续增强防骗意识,不断提升识骗能力,共同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守护清朗的网络空间。

  祝您及家人身体安康,阖家美满!

  (温馨提示:恳请您将此信在班级、年级微信群中广泛转发,让更多家庭受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