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赋能自我到引领未来:资阳骨干教师的AI融合创新之路 ——“国培计划”(2025)益阳市学科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培训(E0902)纪实
发布时间:2025-11-12 16:18 作者:桂慧 何紫妍 来源:益阳开放大学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近日,“国培计划”(2025)——资阳区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培训(E0902)圆满落幕,8月至11月通过“两段集中、返岗实践”的精准模式,为70名骨干教师铺设了一条从理念更新、技能掌握到成果创生的系统化成长路径。

  据了解,8月24至28日第一阶段集中研修在益阳开放大学开展。从《“最美”课程制作规范与制作要点》到《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研修策略与实践路径》共八场讲座在学科资源开发、协同育人、数字化教学设计等领域带来前沿分享,使得学习场域思维激荡、活力迸发,为后续的实践应用埋下了创新的种子。

  集中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带着第一阶段凝练的“三项任务”——个人AI赋能成长案例、学科数字化教学案例、校本数字素养研修方案,返回各自校园,投身于为期两个多月的返岗实践。他们连接“所知”与“所能”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将理论付诸实践,检验设计、发现问题、反思优化,为第二阶段的深度学习带去了鲜活的案例与亟待解决的“真问题”。

  11月3日至4日,第二阶段研修以“成果导向与引领力提升”为主题如期而至。此阶段重心从“学”转向“用”,从“理解”迈向“创生”。

  在石码头小学的研学现场,刘雨欣与龙明珠老师就《鸟的天堂》展开同课异构:两位老师分别运用AI语音评测实现朗读精准指导与智能平台组织小组探究,展现了技术赋能下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蔡文英与杨莉群老师的美术课《神奇纸筒创想记》分别侧重AI生成设计灵感与聚焦传统工艺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在益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徐君妍与宋梦龙老师的数学课《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别从动态几何演示和实际问题求解两个维度,让抽象定理变得直观易懂;罗焕霞与曾谷泉老师的物理课《电阻》则通过AI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共同构建了沉浸式的科学探究场域。八位教师的课例共同勾勒出AI赋能课堂的丰富样态,为学员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在随后的成果展示环节,各小组研发的《AI赋能口算训练系统》《古诗词智能鉴赏助手》等作品,标志着学员们已完成从技术使用者到课程设计者的深刻转型。

  最后,培训进入成果汇聚与升华阶段。各小组集中展示了集体备课大赛的精品课例与返岗期间凝练的个人成长案例。李坚贞老师的《集体备课大赛及国培教师成长案例申报撰写规范要求与技巧》专题讲座,为成果的进一步提炼与辐射指明了方向。最后的结业典礼,既是对学习历程的回顾与表彰,更是对学员们作为“区域引领者”新身份的确认与期许。

  训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技术已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成为点燃学生内在求知欲的金钥匙。本次培训真正推动他们实现了从单纯的技术应用者,到融合技术与教学的课程设计者的深刻转型。这批骨干教师既站在教育科技前沿,又始终扎根育人本质,他们即将带回到校园的,不仅是新的工具与方法,更是一粒粒蕴含无限可能的创新火种。这些种子将在不同的土壤中悄然萌发,逐渐生长为一片生机盎然的教育新生态,最终凝聚成促进区域教育实现深层变革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