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益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五育融合’背景下竹资源在农村幼儿园的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批准号:YJK25076)第一次研讨活动,在桃江县幼儿园总园成功举行。
本次活动聚焦农村幼儿园本土资源开发与五育融合教育实践的深度衔接,为乡村学前教育特色化发展注入鲜活动能。作为课题主持人,桃江县幼儿园副园长丁惠带领吴畅、丁叶、刘诚等课题组核心成员,围绕“竹资源如何赋能农村幼儿五育协同发展”展开深度研讨。会上,团队首先梳理桃江县竹资源优势:当地竹林生态资源丰富,竹编等传统技艺底蕴深厚;且幼儿园作为 “桃花江竹玩”示范园,已积累近5年竹材料教育应用经验,为课题研究筑牢实践根基。“当前农村幼儿园普遍面临课程资源同质化、五育融合实践碎片化等问题,而竹资源作为低成本、易获取的本土素材,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抓手。”丁惠在研讨中强调。
此次首次研讨明确三大核心方向:一是开展县域内农村幼儿园竹资源开发现状调研,精准摸排现有实践短板;二是紧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设计“竹+五育”模块化活动框架,例如以“桃花江竹玩”建构游戏发展幼儿空间智能(智育)、以竹编劳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劳动教育);三是制定阶段性研究计划,确保在规定时间段内高效完成文献梳理、试点园选取等核心任务。研讨中,课题组教师结合研究专长分享实践思路:一级教师吴畅提出以“桃花江竹玩” 为核心,开发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竹制玩教具;二级教师丁叶、吴团、龚诗琼、刘芬则围绕五育目标设计具体活动——德育方面,通过“竹君子”文化故事、绘本剧,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悟虚心、坚韧的品质;智育方面,设计“竹筒传声”科学实验,引导幼儿探究振动与音量的关联;劳动教育方面,引入竹编非遗技艺,开展“竹编小篮”实践活动,强化幼儿手眼协调能力与劳动观念。此外,研讨明确后续将联动幼儿家长参与课程设计,构建“教育+文化+乡村”的协同育人模式。
此次研讨活动的开展,不仅为课题研究搭建了清晰的实践路径,更精准回应了习近平新时代乡村振兴及学前教育“本土化、特色化”的发展需求。通过系统挖掘竹资源的教育价值,既有望填补乡土资源与五育融合的研究空白,为农村幼儿园提供可复制、低成本的本土化课程资源,也能在幼儿心中播撒乡土文化的种子,助力本土资源优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深度衔接。下一步,课题组将按计划推进活动设计,为桃江县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探索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