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由第一区域教研共同体数学组主办的“大单元视角下城镇小学生量感培养的实践研究”中期汇报活动顺利举行。活动聚焦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以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单位》课例研讨为核心,通过专题讲座、项目进展汇报及专家指导等环节,系统展示了区域教研共同体在量感培养领域的阶段性成果与创新实践。
一、课例研讨:多感官体验助力量感扎根
活动首先由张劭杰老师执教研讨课《认识面积单位》。张老师从大单元整体设计出发,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等活动,逐步建立对“量”的直观感知。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在问题解决中深化对长度、面积等计量单位的理解,展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专家点评指出,此类设计通过“生活化情境”与“结构化实践”,有效突破了面积单位的抽象性,为量感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教学模式。
二、专题讲座:大单元框架下的量感培养策略
喻学萍老师以“三重三步走”模式解析《认识面积单位》。她结合课例剖析破解城镇学生“经验盲区”的双线路径,提出对“三重三步走”模式的优化思考,强调从单元整体设计、跨学科融合及多元评价等方面提升学生的量感素养,并分享了在大单元架构中培养“有根”的量,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项目进展:城乡协同推进量感培养
杨姣校长主持了《大单元视角下城镇小学生量感培养的实践研究》项目的中期汇报:
1.大单元对量感培养的价值:知识结构化、情境真实化、思维进阶化。
2.从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两方面考虑大单元视角下城镇小学生量感培养。
3.针对城镇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提出“课例研讨+寒暑假实践活动”双线结合策略。
4.初步形成了概念课例的基本教学模式——“三重三步走。
5.后续计划:深化课例、寒暑假实践活动的实施和推广应用。
四、专家把脉:优化路径与未来方向
桃江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周卫东、课题负责人李红亮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本次教研"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成效显著",并指出,并建议教师们在大单元设计中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螺旋上升的能力培养体系。最后,进行了《大单元视角下城镇小学生量感培养的实践研究》中期验收活动。专业的指导为教师们打开了更广阔的教学视野。
此次教研活动为区域数学教师搭建了共享共进的平台,有效推动“大单元教学”与“量感培养”研究的深度融合。未来,桂花园小学将继续携手共同体学校,以研促教,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通讯员:周思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