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春风化雨润课堂,研学共进绽芳华
发布时间:2025-05-01 07:02 作者: 来源:益阳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凝智聚力展成果 共研共进促提升

  ——桃江两大省教改项目阶段性成果推广及研讨活动圆满举行

  (通讯员 刘婷婷 高伟)2025年4月29日,桃江一中省教改项目(Y2024601)及桃江四中省教改项目(Y20230170)阶段性成果推广及研讨活动,在桃江玉潭实验学校圆满举行。桃江一中“基于乡土资源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组与桃江四中“信息化背景下高中生物学建构教学评一体化体系的实践研究”项目组成员及全县其他高中生物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教学新思路,分享项目阶段性成果及经验,助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此次活动首先以展示课开始,玉潭学校刘佳琦老师、桃江二中刘雅倩老师和桃江一中周亮亮老师分别呈现了三堂各具特色的展示课。其中桃江一中项目组周亮亮老师,巧妙结合桃江县当地特色擂茶和泡茶及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瞿峰米醋开展了一堂基于桃江县乡土资源的学考复习研讨课,通过特色乡土资源与生物学课堂的深度融合,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展示课后,全县高中生物教师代表共同评课研讨,桃江一中项目组李娴老师、玉潭学校钟聪慧老师,结合桃江四中项目组相关成果,从“学-教-评”角度,对展示课进行评议,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方法手段多元化和及时有效反馈。其他各校教师就教学方法、集体教研及学考复习等方面互动交流,各抒己见。最后由县教研室温定武教授做总结性评价及指导。

  教研花开,众行致远。此次省教改项目阶段性成果推广及研讨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全面展示了“基于乡土资源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项目组和“信息化背景下高中生物学建构教学评一体化体系的实践研究”项目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搭建了学术交流与成果共享的平台,更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有力推动了教改成果的实践应用与推广。未来,桃江各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携手共绘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为习近平新时代教育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新桥小学:区域共研破难题 双线并进促提质

  浮邱山乡新桥小学 罗小军

  4月29日上午,浮邱山乡新桥小学校园内喜气盈门、彩旗招展,第一区域教研共同体“聚焦毕业班教学,共研提质增效路径”专题研讨活动在此隆重举行。桃花江小学、金柳桥小学、狮子山小学及浮邱山乡五校领导、教师代表齐聚一堂,以“课堂示范+策略共研”双线并进,为六年级教学精准施策。

  课堂示范:靶向攻坚,破解复习痛点

  桃花江小学三位教师呈现毕业班三科精品复习课。语文课以阅读鉴赏为核心,借思维导图串联考点,破解知识碎片化困局。数学课聚焦简便运算,巧设生活化案例,打通应用能力堵点。英语课依托情景教学,分层互动精准施教,实现差异化复习。三节课紧扣课标、直击学情,彰显以生为本的教学智慧。

  评课环节中,授课教师从目标达成、设计逻辑等维度说课,各校教师围绕复习课容量优化、分层任务设计展开热议,提炼出精讲多练、错题闭环管理等实操策略。

  经验共融:从实践深耕到愿景共生

  研讨交流环节,三科授课教师分别分享学科复习秘籍:语文强调主题归类加读写联动,构建大单元复习框架;数学提出错题靶向突破法,以典型例题驱动举一反三;英语倡导情境化词汇复现,结合智能题库强化记忆链。

  新桥小学罗小军校长以剪春秋之韵传文化,联智能之光促精准为题,阐释“润新教育”内涵,并强调:“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校际携手、资源共享、智慧共生。”桃花江小学胡红霞校长高度评价新桥师生精气神,并提出毕业班管理“三共机制”(目标共定、资源共建、成果共享),倡议共同体“以研促联,以联提质”。浮邱山乡中心校吴剑波校长从区域视角提出“教研共同体常态化运行机制”,为活动注入多维视角。

  文化为印:守正清源,剪刻共进

  活动尾声,全体人员于学校升旗台前合影。两侧“廉洁教育长廊”与“剪纸文化长廊”相映生辉,既喻教育须“守正于心”,亦昭示区域教研当“创新于行”。

  此次活动以问题为导向,以课堂为镜,以策略为钥,为毕业班教学提供可复制的区域协作范式。新桥小学“传统文化筑基,智能技术赋能”的双轨实践,更为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春风化雨润课堂,研学共进绽芳华

  ----高桥小学教学研讨活动

  春意盎然,教研花开。为深化新课标理念,探索高效课堂新路径,2025年4月30日,高桥小学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开展了本学期首次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示范课展示、说课评课等形式,搭建了教师交流互鉴的平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

  课堂生万象,润物细无声

  活动伊始,语文组段逸云老师执教一年级《操场上》一课。她以任务群驱动课堂,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演示、跨学科融合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联系生活,展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数学组胡映霞老师通过《图形的运动》一课,借助数字化工具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抽象概念,课堂氛围活跃,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学科实践特色。数学组刘赛男老师以《三角形的分类》为例,借助实物模型和跨学科融合,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体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三节示范课为教师们提供了落实新课标的具体范例。

研精覃思处 灼见启新程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们的共同研讨,评课环节中,先由三位执教老师进行说课和教学反思,接着评课老师对老师们教学环节的设计、师生的交流互动以及如何引导课堂上问题的生成、核心素养的渗透等进行了细致点评,对课堂中呈现的亮点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并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指导,启发教师们关注课堂多元评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研讨过程金句频出,笔记本上墨迹生香,教育智慧在双向对话中焕发新生。

  这场春日里的教育相约,不仅为课堂注入了源头泉水,更让教育的信念深植心田。高桥小学将继续以教研为抓手,凝聚团队智慧,探索提质增效的新路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赋能,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通讯员:蔡思宇、张艺频)

  共研班级管理之道,同筑城乡教育新篇

  (通讯员:喻意)4月30日,修山镇三官桥小学迎来桃江县教育局第一区域教研共同体(桂花园基地校)班主任研修活动。本次活动以“班级管理创新与城乡教育均衡”为主题,修山镇中心学校领导、花桥港小学、修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及桂花园小学等校班主任代表齐聚一堂,共探育人智慧。

  课堂展风采:文化浸润与红色传承并行

  上午8:20,詹丽红老师以《扬传统文化 展少年风采》主题班会课拉开序幕。课堂以“习俗我知晓”为切入点,学生现场学习拱手礼、体验贴春联、剪窗花、猜灯谜等传统年俗,结合清明、端午节气追溯祭祖文化与划龙舟起源。詹老师特别引入修山镇非遗技艺舞凤山石砚、传统美食明灯山印子粑粑制作,让乡土文化融入班级活动。学生通过自主策划民俗展示,在分工协作中提升责任意识,沉浸式文化体验获听课教师点赞。

  随后,张丹英老师带来队课《清明追思先烈志,我辈传承民族魂》。情景演绎、烈士故事分享等环节带领学生感悟英烈精神,响亮的“少年中国说”的朗诵声中,家国情怀深植童心,为班级德育提供生动范本。

  经验共分享:实践智慧点亮创新路径

  经验交流环节,项平权老师以《四维育人,引领成长》为题,分享多年班主任经验:“班干部赋能”、印章奖励,激发自主管理,“特色发展”花样跳绳,记录点滴进步,接地气的管理妙招引发现场教师拍照记录。

  曹林艳老师聚焦《创意班会+活力队课:解锁班级活动新玩法》,结合桂花园小学“节日、节气主题班会”等案例,提出“活动设计踩准学生成长节拍”理念,为班级活动设计拓宽思路。

  交流促提升:思维碰撞凝聚育人共识

  交流反馈中,贺培颖、李菊红等班主任代表既点赞课堂亮点——“文化班会让习俗成为育人‘活教材’”“队课情感共鸣点精准”,也围绕“活动育人与常规管理平衡”等问题展开探讨,共同梳理出“以活动为载体、学生为主体、育人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共识。

  区域共发展:校长寄语指引协同方向

  桂花园基地校杨姣校长在发言中强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班级管理创新需要勇于尝试的勇气。愿我们以此次研修为‘火种’,在城乡各校点燃更多育人智慧的‘火把’,让每个班级都成为学生成长的‘活力磁场’。”

  修山镇中心学校黄进军校长小结时指出:“希望大家珍惜学习契机,真正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城乡班主任要以教研共同体为桥梁,让乡村教育的‘泥土气’与城区教育的‘创新力’深度融合,共同浇筑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坚实基石。”

  据悉,本次活动是桂花园基地校2025年区域教研首场班主任专题研修,未来将围绕“家校协同育人”“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持续开展活动,推动城乡班主任队伍专业素养整体提升。

  从民俗体验到红色传承,从实践妙招到校长寄语,这场春日研修在三官桥小学埋下“共研、共学、共成长”的种子。当城乡班主任满载而归,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沃土上正孕育着更绚烂的育人之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