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孙儿总跟我顶嘴,摔东西,这可怎么管教啊?”4月11日,南县三仙湖镇中学会议室,一位奶奶的提问打破了现场的寂静,这句带着方言尾音的困惑,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留守儿童与单亲家庭共同的教育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三仙湖镇中学特邀家庭教育专家曹擎宇老师,以“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为主题,为 40 余位特殊家庭家长送上了一场直击痛点的“教育及时雨”。
据了解,随着城镇化进程,三仙湖镇近五成学生来自亲情缺位或结构特殊家庭。这些孩子常因情感缺失、环境适应等问题,用发脾气来表达内心不安。“摔东西、拒沟通的背后,是孩子渴望被关注的信号。”曹擎宇开场便直指核心,通过留守儿童小宇因视频通话被敷衍而暴怒、单亲女孩朵朵因母亲过度补偿而抵触的案例,剖析情绪背后的心理动因,让家长们首次意识到“发脾气是孩子的无声求助”。
针对痛点,曹擎宇提出“情感连接三步法”:先蹲下身平视孩子,用“你现在很生气对吗”接纳情绪;再重复诉求“你想再玩10分钟” 确认感受;最后引导表达“可以告诉妈妈哪里不舒服”。针对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她建议用“亲情备忘录”记录日常琐事,通过语音留言、共享相册等方式,让缺位的爱具象化。“教育不是纠正行为,而是接住情绪。”她的这句话在家长笔记本上被重重标记。
互动环节,一位留守儿童爷爷哽咽道:“孩子爸妈一年回来一次,现在根本不让我碰他的书包。”曹擎宇现场模拟对话场景,示范如何用“爷爷小时候也怕黑”拉近距离,再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倾诉。老人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台下家长纷纷举起手机录制视频,记录这些 “带温度的方法”。
讲座尾声,校方分享《家庭沟通指南》,并宣布成立“特殊家庭情绪支持小组”。“我们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止怒术’,更希望搭建长期的情感支持系统。”校长范雪怡在总结中表示,将通过线上沙龙、入户指导等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与理解中学会平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