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玲,汉族,中共党员,自2007年9月工作至今,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和语文学科教学。从教十七年来,杏坛春秋,书写了她教书育人的喜怒哀乐;讲台岁月,浸透着她不懈追求的挚爱深情。她深深地爱着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她把自己的责任与爱,把满腔热情都倾注在了她挚爱的教育事业上。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德为师之本”,良好的师德形象,体现在教育教学的点滴之中,体现在教师课堂内外的一言一行之间。为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薛老师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人们常说“打铁还得自身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想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必须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严谨认真、勤奋主动。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做到多读书,勤写作。为此,薛老师先把自己在上学期间所写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在一片惊叹声中开始自己的读书之旅。然后她会告诉孩子们她的读书计划,她近期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样体会等等;同时还会在合适的时间举办一个“读书活动”,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写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等。几年来坚持这一做法,学生表示自己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写作水平提高了,人生目标更明确了,人生态度更积极了……光说不练是假把式。薛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文,不仅仅是教给他们方法和技巧就行了,自己也坚持写“下水作文”。这样做,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激情,也间接传授了学生写作文的“实战”技巧,一举多得。因此我们总能看到薛老师所辅导的学生作品在各类征文比赛中屡屡获奖,她也曾在桃江县青少年朗诵比赛和中小学文学社评比活动中分别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以“严”治班,以“爱”育人
古人说“师严而后道尊”,也说“仁者爱人”。可见“严”与“爱”是育人成才的重要原则。在班级管理方面,薛老师做到“严”与“爱”双管齐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首先是制定“班法”。在这个“班法”中,详细规定了学生违规及守纪两方面的处罚及奖励办法,根据情节行为的不同程度制定考核分数;同时规定如何执行这一“班法”,之后用一到两周的时间“试行”,没有问题了则开始正式执行,然后是执行“班法”。然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单纯的“班法”实际上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薛老师会用“爱”来感化,用“情”来引导。还有考试前后孩子们的心情波动很大时薛老师总会及时地送上“爱”的香茗,及时找到同学谈话,打开心结,或鼓励,或抚慰,或提醒,通过各种方法让“爱”滋润学生心田,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四年来薛老师所带的2005班班级管理工作井井有条,整个班风、学风团结一心,积极向上,她也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主任”“最美凤翔教师”等。
潜心钻研,完善自我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薛老师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从教十几年,她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苦练扎实的基本功。业余时间,她在新课程培训、网络培训、岗位培训等平台不断汲取新思想新方法,并均以优秀成绩结业。积累了教学经验,也锤炼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她曾多次上公开课,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与课题研究,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从教16年以来,曾获“桃江县课改名师”“桃江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文学社主编”“教育系统优秀通讯员”等荣誉称号。撰写的论文多篇获省市一等奖;参加集体备课大赛获省级二等奖;参加青年教师比武获县级一等奖;参与省级课题并多次主持微型课题获市县一等奖;多次参加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研修,并做示范引领与经验交流;每年在省市县各大主流媒体发表新闻稿件50篇以上。
精心哺育,培养新人
年轻教师是教育战线上的新兵,如何迅速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对他们进行传、帮、带,把学校的优良传统、教育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业务技能传授给他们。薛老师身为语文教研组组长,在新教师比武活动中,常能看到薛老师深入他们课堂听课,精准把脉,手把手帮扶;在青蓝工程结对活动中,她带领的莫雅琼、姚文静、文珺、莫雅伶等青年教师成长很快,她们一起合作完成的作业设计《“四段式”促提升,提升学生识字实效》获省级二等奖;一起研究的微型课题《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第一学段“2+1+N”的项目化学习研究》获县级一等奖等。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展望未来,前程似锦。在教学中,薛老师深深体会到了“教育是一门艺术”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在和她可爱的学生们的接触中,感受到她从内心深处爱上了“教育”这门“艺术”。每天与学生在一起,心态永远年轻,心灵永远纯洁,心底永远善良;每天和书本打交道,把知识和方法教给学生,虽然辛苦,却充满乐趣。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将继续保持自己的情怀和作风,怀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坚守自己的那份初心,继续在教育的征途上不断探索、跋涉、耕耘与追求。(通讯员:毛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