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窖镇中心学校: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发布时间:2024-03-26 15:36 作者:张珍元 来源:南县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感谢你们老师周末还来我家教孩子做数学,陪孩子聊天,鼓励孩子,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残疾儿童彭某豪的妈妈段女士,紧紧握着送教老师张珍元的手感激地说。为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确保“教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3月23日上午,南县厂窖镇中心学校送教上门小组一行三人,携带水果、零食、书本等,再次来到该镇肖家湾村彭某豪家,开启三月份第二次送教上门之旅。

  现年15岁的彭某豪,因患先天性脑积水,智力发育迟钝,无法正常适应学校生活,目前还是小学一年级的水平。走进家门,张珍元老师首先递上水果和零食,然后和豪豪聊天,问他近段都帮家里做了哪些家务,自己最满意的是哪件事。豪豪十分得意,昨天帮妈妈洗衣服,还得到了邻居的夸奖呢!趁着豪豪高兴,张老师顺势教豪豪做数学:“我有10盒坚果,给你2盒,我还剩几盒坚果?”见豪豪陷入沉思,答不上来,张珍元马上伸出双手,弯曲两根手指代表送给豪豪的两盒坚果,还剩余几根手指呢?豪豪慢慢地数,终于弄清楚了还剩八盒坚果。得到老师的表扬后,豪豪脸上乐开了花,开心地撕开坚果包装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旁的段女士眼里也是噙满了热泪。

  “送教上门以来,感触最多的就是孩子天真的笑容,看到他们一点点进步,我们打心眼里高兴。”张珍元深有感触地说。

  据悉,该镇共有八名类似不同程度的残疾儿童。中心学校送教上门小组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残疾类别及残疾程度等,分别制定了个性化教学方案。对身体重度残疾而智力正常的儿童,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对智力低下而身体尚有康复可能的儿童,以康复训练为主,同时还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聊天玩游戏,还给本该属于他们的天真快乐童年。

  “每月两次的送教上门,目的就是帮助残疾儿童进行缺陷补偿、挖掘潜能,寻找每名孩子适合的发展方向,培养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长大后能够自食其力,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厂窖镇中心学校教务校长、送教上门工作负责人王强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