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南县立达中学、复兴港中学、南县四中、华阁中心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在南县复兴港中学举行。
本次研讨会旨在探索创新学校育人模式,凝聚中小学思政共同体建设合力,促进共同体跨区域合作,以立德树人为圆心,建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思政课育人共同体,形成铸魂育人合力。
本次教学展示活动,以一体化育人理念为指引,会前进行了充分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协同创新、资源融合,旨在引导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坚持系统性、协同性、递进性思维,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政教育规律,引领各学段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来自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立足学段特点,有效落实“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的课程目标要求,分别进行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思政课教学现场展示,呈现了一堂堂精彩创新、情理交融、入耳入脑入心的思政课“盛宴”。 “小学阶段思政课的教学任务主要以情感体验为主” 来自华阁镇中心小学的全丽婵老师,以《特殊关爱,祝我成长》为题,通过看视频、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多种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体会来自社会和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复兴港中学黄湘老师的《选择法治道路》一课,通过多个环节的设置,引导学生分析法治现象,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行为,让学生明确选择法治道路的必然性。“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高中思政教师余亚珍师结合学生身边生动案例,引导学生从理论层面思考这一论题,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及其内在逻辑联系,探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意义,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各学段思政课有效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南县立达中学、南县第四中学、复兴港中学的三位思政教师通过同课异构方式,研究课程思政在同一学段的横向实践与思考。用好课程资源,突出校本特色,呈现花齐放的态势,为大思政课课程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样本。立达中学老师刘燕妮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让学生学得会记得住,令人耳目一新。复兴港黄湘老师则通过情境教学、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如果说刘燕妮老师和黄湘老师的课是形式新潮,那么南县四中杨敏老师的课,则是内容和角度的创新。以《选择温暖的法治道路》为题,通过于欢案的呈现,让学生感受善治的内涵,明白要智慧运用法律,法律是钢的,硬的,但不是机械的,法律应当是温暖的。
在研讨分享环节,来自县教研室肖玉兰主任、肖胜华主任、夏国才主任分别对5位现场交流展示老师进行了精准的点评,并对下一步如何聚焦问题、提升课程展示的水平提出了切实建议。肖玉兰主任表示,课堂的呈现都非常不错,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两大特点,第一是基于素养的培养,彰显立德树人初心。第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活动化的设计,精心磨课打造优质示范课程,推动课程的升级建设和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盛宴和育人大餐。
南县教研室主任胡继良表示,此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活动以学校共同体为载体,率先开启南县区域内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先河,为我县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典型鲜活的借鉴案例。各学校要以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思政课老师思政课教师自身建设,开展“跨学段”思政课教学研究,探索实践思政课一体化的梯度衔接,以实际行动贡献教育力量、贡献思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