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英:做一根思想的芦苇
发布时间:2022-09-07 22:37 作者:刘红剑 来源:益阳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有人说,做教师乏味,从走上讲台那一刻就可以推测到30年后的样子。如何让教学生涯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呢?桃江县灰山港镇向阳花学校教师文柳英认为:唯有思考可以改变一成不变。

用读写丰盈自己

分在农村小学,怎样走出单调、狭隘呢?文柳英老师选择了书本。书本是通往广阔世界的桥梁。学校里的《湖南教育》《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等,都是她的心爱之物;她还自费订阅了《小学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班主任之友》等专业刊物。课余、假日,她不玩牌不闲逛,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贪婪地从书本中汲取着营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模仿名师的课堂实录,琢磨文章的写作技巧……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读得多了,心中不时涌动着思想的洪流。她是一名语文教师,也是一名认真负责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繁重、琐碎,她用耐心、爱心呵护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爱的故事无需华丽的词藻就能打动人心,她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一个个师生之间的美好故事:《打赌》《大圆和小圆》《爱的回声》《墙壁会说话》《将成功的苹果切开》……在编辑老师的厚爱和鼓励下,她从《益阳日报·教育周刊》走向了《湖南教育》,走向了《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师报》。教育类随笔写得多了,她开始尝试散文、演讲辞、杂志专稿,渐渐地,她成了《演讲与口才》《真倩·交际口才》的作者,时不时有作品发表。2009年至2012年,《演讲与口才》学生版几乎期期都有她的名字。近年来,《湖南教育》《学生·家长·社会》《小学教学》等刊物时不时有她的作品。

让写作成就学生

成就学生是教师最大的幸福。她想:既然我在写作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教育工作的快乐,那么我的学生在写作中同样也能找到自信,找到学习生活的快乐,我要让孩子们爱上写作,既而爱上学习。每年,文老师都订阅近10种作文类刊物,《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作文之友》《作文成功之路》《快乐作文》《作文与考试》等等。刊物一到,她废寝忘食地研读,了解作文教学最新动态,研读大师的作文教学课例,摸索刊物的用稿风格。怀揣着让学生爱上写作的梦想,她的语文课堂开始有了明确的指向。每上一篇课文,她除了教给学生本篇课文必须掌握的字词句段和思想情感,还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从课文例文中习得写作方法。比如我们熟悉的《桂林山水》,文章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手法,层次清晰、严谨完整,语言上运用排比、比喻、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画面感强。学习此文时,她会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做到读写一体。为了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写作素材,她精心设计多彩的活动:扳手腕比赛、词语接龙比赛、句子里的大世界、取名大会、纸托水杯、生鸡蛋or熟鸡蛋……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玩得开心,真实的体验让学生写得开心。一篇篇文从字顺、充满童趣的文章诞生了。她如获至宝,挤时间再次修改、润色,之后张贴在教室后墙,投寄到各大报刊社。

用思考照亮未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们的文章获奖了、刊登了,从小乡村走向了大都市。获奖和发表,如同一束束阳光,照亮了孩子们写作的天空。在这束光的指引下,成功者乐此不疲、越写越好,暂时落后者羡慕不已、奋起直追。她不断地思考如何提升自己、提升学生,像一位老农,不时播下一粒粒激发写作的种子,也精心呵护成长起来的写作小苗。从2001年至今,21年的时光,她一直担任着学校文学社社长的工作,辅导学生获奖或发表的人数超过400。仅去年一年,她就辅导学生在“学习强国”征文中发文30多篇,居同类学校首位。更令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在她的引领下爱上了阅读、迷上了写作,语文成绩自然水涨船高。她所任教的班级,作文水平高人一等,语文成绩在全镇总是名列前三。2021年所教的六年级毕业班,语文单科成绩均全县第一名。她主持的市级课题曾荣获二等奖,现在又参与并主持了学校的多项课题。

一路耕耘一路收获,因为思考因为写作,她曾被评为“益阳市模范教师”、“桃江县首届骨干教师”、“桃江县优秀班主任”,并于2017年评聘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荣誉属于过去,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息。如今作文教学界大咖管建刚老师成了她的偶像,管老师的一系列书籍成了她床头之物,她也开始创办《班级作文周报》,实践作文评价系统,强化作后讲评课……

我思故我在!做一根思想的芦苇,让教育教学之路鸟语花香、色彩缤纷,是文柳英老师毕生的追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