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中国影像志》聚焦南县一中首任校长段乃文
发布时间:2020-05-27 15:36 作者:侯建平 来源:南县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本网讯  近期,央视纪录片《中国影像志》栏目组来到“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洞庭明珠——湖南南县,对该县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专题拍摄。

 

 

南县文化行,摄制组对南县一中情有独钟,他们此次将长镜头对准了一个人——南县一中首任校长段乃文;一种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县地花鼓。

段乃文1901年3月17日出生于南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曾就读于长沙明德中学,上海交通大学。他文理兼通,学成留校任教。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段先生被迫返乡避难。他环顾湘鄂边陲南县、华容、安乡、汉寿、石首等县,竟无一所普通中学,学生求学要负笈他乡、远赴省城。痛感民族危殆的他,誓以教育救国为己任。

没有师资,段乃文求贤若渴,不分党派,遇有良师,极力罗致。上海美专毕业的孟良萼、何康理,上海、武汉、广州等地大学毕业或肄业的谭天民、何康惠、张国、段心旷、李名魁、钟汉卿、王瑞吾、朱斌,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后出走南洋群岛教书的曾习孔,大革命时期因革命被捕刚刚出狱的共产党员廖一贯,还有平津以及沿海各省市不愿做亡国奴的爱国人士,都在段先生的感召下,汇聚到了南县。没有校舍?他几经奔走呼吁,终于借到了县城南郊刘家垅一栋闲置已久的残破兵营作校舍。没有经费?他不惜变卖老家田产修葺校舍、添置教具。1938年春,一所以“抗日救国、培育英才”为办学宗旨的“湖南私立湖西临时中学”(南县一中前身)正式开学,首批招录学生200余人。这不仅是南华安三县第一所完全中学,更是湘鄂两省首兴男女同校的中学。

1943年春,日本发动了鄂西会战。大部分学生返家暂避。段校长带领拟南迁沅江的100多人的队伍沿藕池河中支乘船南下。在厂窖的汀浃洲时,遭遇日寇汽艇围堵。段校长为保护学生,与日寇正面相接,愤怒呼吼:“士可杀不可辱。宁死不当亡国奴!”惨遭日寇凌迟。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内政部为段乃文先生发布了褒扬令,称赞先生“大节皭然,殊堪矜式,应予褒扬,以彰忠烈”。

段乃文校长“心胸阔大,广纳贤才,毁家纾难,教育报国”赤子情怀感动的不只是四万南县一中学子,它将融入中华浩大爱国报国的精神洪流,源远流长。

南县地花鼓起源于清代嘉庆年间,它是在民间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以其朴实粗犷的动作、明快高亢的音乐、活泼自如的表演、浓郁的生活气息、独特的艺术风格,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南县地花鼓有对子地花鼓、竹马地花鼓、围龙地花鼓等多种表现形式。2018年南县凭“地花鼓”入选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早在2011年,南县一中师生同台表演的花鼓戏《采茶调》曾在央视播出。南县一中将地花鼓艺术纳入校本教研,编订校本教材,将地花鼓作为熏陶艺术素养,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文化的常态化艺术活动实践。正式排入课表,定期开展地花鼓的教育教学和实践表演活动,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

据悉,本次拍摄有关纪录片将在9月份央视10套播出。(通讯员 侯建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