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展现专业风采 赛出绚烂芳华
发布时间:2022-11-15 16:10 作者: 来源:市教科院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推动教学评一体化改革,提升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20221178日,益阳市2022年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案例展示评比暨培训活动在益阳市一中举行。开幕式会议由益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刘海燕主持,到会的领导有益阳市一中校长眭和平、副校长张德先,益阳市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易柱清,益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奇文。张德先副校长致开幕词,易柱清科长和蔡奇文院长对本次活动的开展提出了要求,寄予了期望。益阳市各区县教研员各率一名选手参加比赛,每所高中学校各派一名历史教师与会学习。各区县教研员组成评委,现场打分,现场公布比赛结果,公开公平公正。

群英汇萃,众星闪耀。本次活动涵盖了课堂展示、点评交流与教研讲座三个环节,秉承“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聚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新模式,探讨教学质量提升的新路径,充分展示了益阳市历史教研的魅力与活力。

八位参赛老师以生为本,立足学生实际,重视时空背景下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教学程序设计巧妙,很好的体现了因材施教、因情施教。他们的个人素养、课堂表现都给评委和观摩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会老师纷纷表示,尽管一天听八堂课很累,但是收获很大,没有白来。课堂上,益阳市一中的学子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他们那专注的眼眸、自信的回答赢得了在场老师的一致好评,展现了益阳市一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益阳市一中曹云老师的《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创意新颖,以红薯为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情境,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探索新航路开辟以来的食物物种交流。最后落点在:来自美洲的一颗红薯种子,解决了明清时期的饥荒;袁隆平的一颗水稻种子走向世界,解决了世界温饱问题,由“小爱”走向“大爱”。最后总结“一个很小的红薯在顺应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影响,也反映整个时代的变化。每一个小食物,每一个人都与这个时代紧密相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她深挖立德树人的素材,引导学生树立全球经济发展多元一体的国际视野,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有效落实了唯物史实核心素养。

桃江一中刘向辉老师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以“变化”为主题,从“变了什么”“为何变化”“认识变化”三个角度推进教学。“变了什么”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出新变化的史实表现,与相应观点相对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史论实证的能力;运用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相关原理,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理解“新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何变化”通过展示时间轴,将学生带入历史的场景;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从多个角度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认识变化”通过透过“新变化”、发现“新问题”、理解“新成就”让学生全面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与“不变”。最后,提供材料,让学生从中选择材料,围绕本课“新变化”,出一道历史试题,并给出参考答案,训练学生从设计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答问题。让学生从学会做题到学会出题,也让本次教学评一体化活动有效落地。

沅江一中段萍老师的《当代中国的外交》导入新颖,她借用《错位时空五四特别版》的歌词与旋律,配与当代中国外交有关的人物与视频。由歌曲结束语“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但你我经历的是不同的时代风云”引出课题和副标题“独立自主笑风云”。整体线索则由三个递进发展的部分组成,站立于世界——拥抱融入于世界——贡献于世界。最后,通过强调外交的变化即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变化,外交局面是否能打开关键在于国家实力是否过硬来落实家国情怀素养,希望同学们爱这个由很多很多人不懈努力才走到今天这般强大而美好的国家,更希望同学们为这个国家更美好的明天而更加努力!

益阳市六中龚世华老师的《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为轴将隋唐制度变化和创新的零散知识串联起来,重点讲解制度变化前背景的分析和变化后影响的归纳,落脚点落在与时俱进,大胆创新。通过对隋唐时期三种制度的讲授,让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封建社会发展的繁荣强大,培养民族责任感和归属感,落实家国情怀素养。

赫山十六中杨妹老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在把握本课历史阶段特征主旨立意的基础上,将内容划分为三个部分:政权更迭、社会开发、民族交融。从“政权更迭”中提炼出皇权强化有利于国家统一。从“社会开发”中了解南方经济开发、北方社会恢复发展的表现及发展的差异。从“民族交融”中体会民族融合有利于推动国家统一。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的历史,重点在“民族交融”部分,使学生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虽然是分裂的但却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为隋唐建立起一个包容、多元、开放的世界性的帝国打下坚实基础。

雷敏.

大通湖一中雷敏老师的《两次鸦片战争》从“文明的对峙”“文明的交锋”“文明的对话”三个环节开展教学,分别从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层次推进课程。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新理念,尤其注重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围绕“历史解释”设计了“关于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原因的不同解释”“中英双方对条约内容不同理解”等多个教学环节,通过情景呈现、问题设计、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来完成教学流程,突出“历史解释”素养水平的层次性。雷敏老师的串词写得特别优美,普通话好,没有口头禅,整堂课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词,这是很多历史老师不曾注意的,也是历史老师要学习的地方。最后,用总结的方式来补充板书,也是雷老师的一大亮点。

南县毛春林老师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以北洋军阀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不同方面的统治为线索,通过时代里的人——鲁迅先生,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三个环节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相关内容串联起来,呈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以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整堂课以鲁迅先生的日记为线索,设计新颖,最后用2022年湖南省高考真题(有位学者在总结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时,使用了如下标题:“一个毁灭的世界/一个新生的世界”,根据材料,结合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展开论述)来诠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笔者认为这是最大的亮点。

安化二中刘超敏老师的《人民解放战争》将课本知识整合为人民的愿望——战场上的对决——人民的胜利三个部分,全课以蒋介石的日记(史料)、图片、地图为线索,以“人民创造历史”为课魂,在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核心素养的培养。本课突出利用教学评一体机制,实现了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了评价覆盖学习的全过程,也实现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促进了高效的“教”与“学”。

竞赛课展示完毕后,安化县教研员王舜国老师对本次比赛进行了点评。王老师指出,八堂赛课都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共同特征,即教学评“目标的一致性、主题的鲜明性、过程的同步性、素养的养成性、教学评价的引导性”。在“目标的一致性”方面,刘向辉老师、刘超敏老师、毛春林老师在教学评一体的达成度上落实得很好。在“主题的鲜明性”方面,八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重新整合教材,曹云老师抓住“交流”二字,刘向辉老师以“变化”为主题,段萍老师强调世界开放观,“龚世华老师以“创新”为线索,杨妹老师以“政权的更迭、南方的开发”为线索,思路清晰、重点明确、大胆取舍;雷敏老师力图通过文明的角度重新诠释两次鸦片战争;毛春林老师以鲁迅贯穿整个教学内容,以鲁迅本人及其作品来反映历史,折射历史;刘超敏老师抓住了“人民、民心”,从头至尾贯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个伟大的主题,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在“过程的同步性”方面,刘向辉老师让学生从学会做题到学会出题来培养学生的能力,龚世华老师注重问题导学,杨妹老师讲讲练练,讲练结合,讲中有练,练中有讲。毛春林老师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当时的社会,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史料实证。刘超敏老师用了大量的课本图片,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当时人民为什么选择了共产党,人民为什么拥护共产党。

王舜国老师给出的三条建议是“进行立德树人的总任务,牢牢把握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树立文化自信、历史自信、中国自信;大胆探索大概念、大单元教学,实施有效的情境化教学;关注命题思路的转化,高度重视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南县的莫伟云老师结合课题作了“知识本位怎么转换为素养本位”的讲座,她指出:首先,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实现,中间是有桥梁的,怎么构建桥梁,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来实现;第二,需要有效的途径,有效的学生评价设计:设计要有针对性;必须多元化、多维度设计;设计必须有开放性,要有思维的碰撞,要有思维的落点。第三,要有适当的项目式训练,在不同的项目驱动下,让学生独立探究或合作探究,从而自我生成历史结论。她特别提醒老师们,构建生本课堂,一定要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多元化和开放性的设计,不能固定几个学生答题,要善待学生的差异,我们的社会是因为有差异才缤纷多彩,而并不是因为某一个人的出彩而缤纷多彩。

刘海燕老师最后作总结,她说,我们的历史老师一直在进步,尤其是很多年轻面孔的出现,让她看到了历史学科的未来。她强调,教学评就是要注重教学、目的、评价的一致性,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懂得教什么,怎么教;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最后通过评价,知道学生会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会什么”要有机融合在历史课堂里。

此次比赛活动,让参赛选手获得了一次相互较量、相互照亮的机会,也让观摩的历史老师获得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教学评一体化”是新课程标准对一线教师的新要求和新挑战,需要大家共同去探讨和实践。相信在刘海燕老师和各位教研员的带领下,益阳的历史教研之花会开得越来越绚丽!历史课堂核心素养的落地一定会铸就“立德树人”之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