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从2005年开始至今,我市已送培省级和市级乡村公费定向师范生达4000多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师工作,2017年7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意见》后,全面启动市级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项目,三年来,培养市级乡村公费定向师范生1085名,其中2017级319人、2018级374人、2019级392人。
2020年经省教育厅审定,下达我市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930名。其中省级培养计划592名,包括高中起点高中教师123名、高中起点初中教师171名、初中起点初中教师107名、初中起点小学教师150名、初中起点幼儿教师21名、初中起点特殊教育教师1名、高中起点中职教师19名;市级培养计划338名。
各区县(市)具体情况如下。安化县291名,其中省级项目计划261名、市级项目计划30名;桃江县160名,其中省级项目计划60名、市级项目计划100名;南县148名,其中省级项目计划98名、市级项目计划50名;沅江市148名,其中省级项目计划98名、市级项目计划50名;资阳区56名,其中省级项目计划16名、市级项目计划40名;赫山区102名,其中省级项目计划42名、市级项目计划60名;大通湖区25名,其中省级项目计划17名、市级项目计划8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我市已全面启动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一是加强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到2025年,各区县(市)都要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建成30所市级以上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二是提升教师培训实效。继续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市级专项培训。加强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落实中小学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大力开展实施培训和高端研修工程,提升校(园)长依法办学治校(园)能力。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乡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加强对紧缺、薄弱学科和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三是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和经费投入力度。每年按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1.5%比例安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四是加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力度。加快师范学院的建设步伐,逐步使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成为农村教师补充的主渠道。启动初中起点初中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五是实施益阳名师培育工程。用5年左右时间培养1000名骨干教师、200名教学名师、50名名校长和一批优秀教研员。继续实施益阳名师工程,以三年为一个周期,遴选培养益阳市级名师名校长100名。六是“互联网+教育”赋能乡村教师。完善益阳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新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组建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名师网络教研联盟”。(市教育局教师工作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