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施策促扶贫 满江桃李笑春风
——桃江县教育精准扶贫纪实
发布时间:2020-08-19 17:20 作者:高晓莉 谢波 苏乐良 来源: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图为2017年投资新建的桃江县灰山港镇紫荆花小学

“杨文颖这次高考考出636分的好成绩,肯定能录入重点大学!”“搭帮党的教育扶贫政策啊,让这个孩子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每一年都能享受到数额不等的国家助学金,圆了他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前不久,高考成绩揭晓后,桃江县鸬鹚渡镇长江村全村上下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大家都为杨文颖喝彩、为桃江县教育扶贫精准施策点赞。

2017年毕业于桃江县鸬鹚渡镇中学的杨文颖以中考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桃江县第一中学。父母因身体原因导致家境贫寒,学校根据杨文颖家庭实际情况,每学期按最高资助标准予以资助,并为他申请到4000元胡杨助学金。凭着自身的勤奋上进,也依仗社会资助和学校奖励,使得这位贫困家庭的孩子得以顺利登上象牙塔,有望录入985工程中的中南大学。

桃江县教育局紧密结合教育行业特点,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以“四化”举措精准施策,为桃花江畔满园桃李送上缕缕春风。

党建引领,确保教育资助人性化

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桃江坚持党建引领助推教育扶贫攻坚原则,按照“教育扶贫有什么需求、党组织就提供哪些服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整合资金、整合人力,集中攻坚,精准发力,有效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向教育一线倾斜,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教育扶贫要常态长效推进,制度机制是保障。桃江县教育局制定全系统教育扶贫实施方案,要求各单位务必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帮扶机制,落实帮扶责任,建立规范化、全时段、全方位、全员化的帮扶体系,确保按照时间要求完成具体任务。

第一,严格落实资助资金发放到位。按照上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求真务实,积极作为,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做到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助学全覆盖、无遗漏,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一是保障建档立卡学生信息录入。通过前期采集的贫困户信息档案建立起“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全省贫困户信息数据库”,实现对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帮扶结果等实施动态管理。二是落实建档立卡学生资助资金发放。2015-2020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高教育、中职教育累计国家资助180143人次,其中资助建档立卡学生12248人次,完成资助资金10376.36万元,实现了“不让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失学”的目标。三是扎实做好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2015-2019年完成5917人次大学生贷款,共贷出资金4765.97万元。每年贷款期间,按照相关政策要求,认真核对借贷学生信息,热情服务,积极宣传助学政策,做到了应贷尽贷,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上得起大学。

第二,督促“三帮一”控辍保学到位。为进一步贯彻《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桃江县教育局严格落实全县控辍保学工作精神,切实控制学生辍学,结合教育实际,制定《桃江县保学控流实施方案》,动员和组织村委干部、学生监护人、老师共同参与控辍保学工作,齐抓共管,常抓不懈。

本该是衣食无忧享受生活的年纪;本该是朗朗书声憧憬未来的时光;本该是海阔天空放飞梦想的少年。但对于鸬鹚渡镇中心学校的杨海山而言,患病的父母,不幸的家境,让他早已厌倦读书,2016年刚入初中的他就悄悄南下广州。鸬鹚渡镇中学校教师刘建明、沙河湾社区村干部李靖闻讯后,来来回回12次上门,做通妈妈王菊元的工作,同意劝儿子回校就读。可是返校就读20天的杨海山,因厌学再度辍学。学校与村干部了解家庭情况后,经镇政府、学校、社区多次上门走访,做通父母思想工作,同意全力配合敦促杨海山复学。不想,2018年9月开学,杨海山第三次辍学。政府、学校、社区商议后,专程到广州找到杨海山。经过详细交谈,分析杨海山的具体情况,根据他的兴趣与思想动向,决定送教上门,重点对他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引导。2019年6月,杨海山再次被召回学校,参加毕业前强化培训班,7月,顺利毕业。9月,在长沙某培训学校学习烹饪。现在上海某大酒店担任厨师,成为家庭贫困致富的中坚力量。

桃江教育人就是这样“细致、耐心、坚持”的工作态度,针对每一位失学孩子有针对性的采取劝返与服务,控辍保学路上,确保义务教育一个都不缺。2015年3月至2020年7月,成功劝返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学生42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12人。2018年以来全县劝返复学63人。其中,2018年25人,2019年38人,劝返率100%。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辍学。

第三,多措并举,争取社会力量资助到位。自2015年以来,争取益阳市卢佳祥慈善基金、市县教育基金会“扶贫助学工程”资金、益阳市育才奖学金、湖南胡杨教育基金会等社会助学项目资金1805.88万元,资助困难学生4123人次,其中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1947人次。

改善条件,确保教育配置最优化

为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桃江县教育局加大投入,创新体制机制,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按照全面启动、整体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方针,让广大群众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一方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把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工作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民生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合理规划项目,精心安排施工,加强过程监管,“全面改薄”工作顺利实施。2017年以来,共计投入资金22920.5万元,对全县37个贫困村的41所中小学校进行合格化、标准化学校建设,校舍维修改造、改扩建,运动场升级改造和教师周转房建设,整体搬迁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新建芙蓉学校1所。其中于2017年秋季建成投入使用的灰山港镇紫荆花小学耗资4000余万元,占地面积31874平方米,校舍面积12414平方米,建有厚德楼、敏行楼、思齐楼三栋教学楼,功能室设计合理,各种教学设施配备齐全。现开设班级38个,在校学生2031人。

另一方面增进投入,优化配置薄弱学校师资。通过公开招录新教师,有效充实教师队伍新生力量,优化薄弱学校师资。2018年招录232人,2019年招录184人,2020年招录341人。同时加大城郊学校教师补员力度,每年从城区学校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到郊区学校任教,实行传帮带,提高郊区学校教师队伍水平。

结对帮扶,确保城乡教育一体化

“哇,我们的黑板变成了电脑呢,上面还能看到好多精彩的图片与视频,我们学习知识这下轻松多了呢!”桃江县沾溪镇李家港小学五年级学生欢呼雀跃,这是桃江县桃花江小学为这所农村小学配置班班通后的温馨一幕。李家港小学地处沾溪镇最偏远地带,全校1-6年级共6个班,100余名学生,总共8位教师,其中还有几位代课或返聘的退休教师,教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

针对薄弱农村学校,桃江县教育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关于开展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城区帮扶农村、优势学校帮扶薄弱学校、大校帮扶小校原则,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从课堂改革、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实现共享,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帮扶工作三年为一个周期,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帮扶活动。实行城区学校与郊区学校结对帮扶与捆绑式评价,取得较好效果。城郊学校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办学水平等逐步提高,师德师风得到升华,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斗志,学生人数逐渐回流,教学质量逐步提升。

第一,采用“同管理、给信息、请上来、送下去、网联教、共资源”等方式开展帮扶活动。桃花江镇桃花江小学为了搞好城乡结对帮扶,一方面着手利用网络联校平台,把结对帮扶的4所学校,建成分校式帮扶对象,作为网络主校,开放在线课堂,更换32间教室多媒体,安装30多个高清摄像头,花费近12万元为4所结对学校安装、调试设备。另一方面制定“因需送教、学评接轨”帮扶策略,采取“空中连”“送上门”“请上来”“网联教”“云上研”等方式全方位提高结对帮扶质量。同时引进1.5万元社会资金,给李家港小学每生捐赠校服和书籍,购买云打印机及各科教师用书。其他牵头学校也采用各种方式,动用各种渠道,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第二,采用“手拉手”系列活动,鼓励城乡学生“一对一”互动帮扶。各结对学校通过团支部、少先队组织,利用重大节日等时间节点,举办“手拉手”系列活动,关注城乡孩子共同成长。其中,桃花江镇桃花路小学与划船港小学结对后,了解到划船港小学贫困留守儿童占学校70%,两校少先队大队部商议,采取“雷锋行动·关爱留守儿童成长”:一是“麦克风”行动。每逢“六一”“元旦”“教师节”等重大节日,两校少先队大队部精心策划“欢度六一·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经典诵读”“孝德文化”等系列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共青团桃江县委获悉后,给予大力支持。二是“自愿捐”行动。桃花路小学号召学校全体师生向划船港小学贫困留守儿童自愿募捐。结对3年内,共募捐3万余元善款和价值2万多元学习用品,解决了50多名贫困留守儿童生活费用,并捐赠图书7000余册。三是“变形记”行动。两校学生一对一,家庭户对户,相互交流认父母及兄弟姐妹。周末或假日期间,城里孩子下农村家里种菜地、玩泥巴,体验农村生活,乡里孩子到县城家里吃大餐、看图书、逛商场、穿新衣,享受城里生活。共青团湖南省委少年宫深受感动,特邀划船港小学35位孩子赴省城学习、体验、认新家,《益阳日报》、红网等省市各大媒体以《农村35位孩子省城有个家》为题作了系列报道。

第三,采用教师“轮岗制”,让优质师资流动起来。2018

年8月,桃江县出台《关于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办法》,改变过去单一的镇域内支教模式,倡导县域内以城镇和农村之间交流为主、乡镇内以优秀学校和薄弱学校交流为主的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模式,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村和贫困地区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18年,全县交流校长24名,教师236名;2019年,交流校长18名,交流教师288名。

送教上门,确保特殊儿童受教育同等化

为保障全县残疾适龄学生受教育权利,桃江县将需要送教上门的残疾儿童全部纳入学籍管理,实行免费教育,并按照特殊学校标准,落实每个学生每年6000元的公用经费,并按国家规定提供相应资助。2014年以来,桃江共计送教上门804人,每人每月送教不少于2次。根据教育部特殊教育三类课程标准和有关文件精神,桃江县教育局结合送教对象情况,科学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明确具体送教内容,保证送教教学时间,给特殊孩子送温暖送关爱,同时强化家长监护责任和法律意识,引导家长密切配合送教上门工作。加强对家长培训,指导家长掌握有关教育补救方法和康复训练技能,帮助送教对象完成家庭训练。

灰山港镇向阳花学校的文进香老师是普教战线上的“特教之花”。她从2013年起担任特殊教育资源教师工作,至今已有8年。她曾经任教的班级,36个学生中有6个残疾儿童。她以爱心和专业为指引,在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实践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以《“30+6=1”的文氏解法》为题,她的先进事迹被《中国教育报》进行长篇报道。近两年,她担任向阳花学校“送教上门”工作。该校十分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专门的行政小组和送教上门教师队伍。文老师是“送教上门”教师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两年来风雨无阻,带领老师们深入残疾孩子的家庭中,不仅给孩子送去了文化知识、康复理念,还送去了党的惠民政策,送去了学校的关心关爱。刚接手小熙的送教任务时,文老师信心满满。原以为小熙会是个乖巧可爱的孩子,可一进小熙的家门,我们见到的是一名的因脊椎病变而脑瘫致残的小女孩,她双手、双脚已严重变形、萎缩;身体弯如一张弓;脸色蜡黄,张着一双大却茫然无措的、什么也看不见的眼睛;有嘴,但说不出话;牙齿基本脱落,咀嚼不了食物,只能吃流质的牛奶等,犹如一朵即将凋零的花。她爷爷悄悄地告诉我们:“医生说最多只能活三个月了,哎,活一天算一天吧!”生命好脆弱,小熙好可怜!那一刻,文老师的眼泪夺眶而出。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己所能帮帮她,让她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能感受更多的阳光与温暖。文老师心细如发,每次去送教都会购买些小熙喜欢的零食,教完后会推着轮椅陪她散步、聊天。有一次去小熙家送教时,她听到小熙奶奶在小声嘀咕:天冷了,穿得多,袖口小,很不好穿脱。文老师回家后,便找出女儿的一些衣服,请裁缝师傅改成了松紧袖,还特意去童装店买了些类似的棉外套,既方便穿脱,又可以防风防冻,小熙的爷爷奶奶感动得半晌说不出话。文老师还注重让小熙在强化训练中康复,哪怕每一个动作要领要重复N次,她也会不厌其烦地反复训练,强化效果,力求送教实效。两年多来,小熙与文老师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来自于彼此的信任与期待。如今每到约定的送教日,小熙会醒得特别早;一听到我们的声音,脸上就会充满幸福的微笑;与她握手时,不再是抵触,而是有力地紧握;课中的她也不再是哈欠连连,而是笑容满面。是师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医生预言的三个月早已过去,小熙依旧坚强地活着。文老师以她满腔的热情化解了小熙心中的坚冰,在当地传为美谈。

近年来,桃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将其纳入全县深改工作范畴,特殊教育已成为桃江教育新名片,曾两度被评为国家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县、湖南省特殊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随班就读试点”工作一类单位。先后被定为“湖南省首批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试点县”“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湖南省仅2个)。五次在教育部主办的特殊教育专题研讨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

教育扶贫初心不改,桃花江畔桃李芳香。扶贫路上,教育先行,桃江教育人将持之以恒,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勠力同心协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夙愿,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辍学。让每一个建档立卡的孩子享受国家扶贫政策的惠泽,将来知恩图报,回馈社会。桃江教育人将矢志不渝,力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美丽的桃花江畔,桃李竞秀满芳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