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资阳区:抓实“放管服” 解困乡村教育
发布时间:2020-07-30 11:34 作者: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资阳区历史悠久,属于益阳市的老城区,偏远乡镇较多,全区68所学校,57所为农村学校。近年来,资阳区将振兴乡村教育作为全区重点工作,举全区之力扎实推进乡村教育改革——重心下“放”、严抓“管”理、“服”务教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乡村教育的发展困局。资阳区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在湖南省第三轮县级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中被认定为“教育强区”,2019年获得“益阳市基础教育改革奖”。

一、重心下“放”,释放村小活力

一是建好乡村学校。“十三五”期间,资阳区筹集资金4.2亿元,新建和重建了三益小学、长春镇经开区初级中学、沙头镇中心小学、张家塞下资小学、石码头小学新堤咀校区等6所学校以及茈湖口中心幼儿园等4所公办幼儿园,改扩建了市六中、市六中初中部、潭州小学等学校,提质建设和维修改造了30所学校。不管是新建的校址还是在原址上的改扩建,每一所学校都配备了标准化的塑胶跑道、功能教室以及教师公租房;同时,教室里的网络系统、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也全部到位。沙头镇沙头小学于2020年上学期整体搬迁至新校区,不仅有标准化的塑胶田径运动场和足球场,还配齐了高标准的电教中心室、语音室、图书室、劳技室等功能教室。家长们一致反映,“村小越来越漂亮”“家门口就有好学校”。

二是权力下移。资阳区教育局实行“还权给学校”,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提高乡村小学教育质量。资阳区教育局就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将权力重心下移,把招生权、财务管理权、教师管理权交给学校,所有学校全部实行“会计回单位”,财务实行预算管理,联审会签。有“小教育局”之称的中心校不再掌管“财政大权”,给各村小校长财务自由,校长自己拿起账本,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在有限的余额里,如家庭理财一般“精打细算”,以最小的开支获得最大的收益。

三是监管提升。为促进学校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资阳区教育局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架构“四会一制一核心”,即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教代会”)、理事会、职评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完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以释放教育活力为目标,向民主自治的高度看齐,初步实现了教代会行使决议权,校长拥有执行权,集结社会力量共同办校的良好局面。水口山小学是距离资阳城区30多公里的偏远薄弱校,但这所村小的孩子,却能经常享受到前来义务支教的益阳市书法协会副会长张月华带来的优质绘画课。不到两年的时间,一些长沙甚至全国知名的专家都到这里来支教。除了画画,他们还带来了武术、太极等兴趣课程,传统文化、乡土教育、养成教育综合推进,教学质量也进入到资阳区的“第一方阵”。

二、严抓“管”理,整合人力资源

一是中心校行政“瘦身”。为了解决中心校行政人员太多的问题,资阳区教育局全面实施人事制度改革,通过调整教育内部生产关系来提高生产力。资阳区将11个中心校行政机构撤并为6个,调整乡镇中心校班子职数,原乡镇中心校班子成员由64人缩减为30人。每个中心校,包括校长在内,只设5名行政人员。按照“责权分明”的原则,给校长、总务主任、教学主任、办公室主任、干事五个职位,划分“责任田”,既节约了办事流程,也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调减后的34人根据个人意愿,筛选出适合教师岗位的,让他们深入教学一线,以缓解农村教师编制不足的现象。

二是直属单位“减负”。为解决直属二级单位机构老化、人员冗多的问题,资阳区率先合并了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后勤装备服务中心3个二级机单位,组建成教育发展中心,精简行政5人。同时给规模较大的学校新增了党建专干、创文创卫专干的职位。这些岗位的老师并不是行政人员,除了负责固定岗位职责,平时也需要任课。这样可以减轻学校和老师的负担,让校长、教师集中精力抓教学。

三是教师队伍“强基”。2019年11月,资阳区制定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办法》,从“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师地位待遇”等五个方面,全方位覆盖教师队伍建设细则,所有的机制都是向农村倾斜的。推进教师交流支教,规定公费师范生和2017年后新进教师,服务年限内不得调入城区;其余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979年1月1日后出生的女教师和1974年1月1日后出生的男教师,必须有到边远乡村学校任教3年、较远乡村学校任教4年、近郊乡村学校任教5年以上工作经历。改革教师高级职称评聘制度,要求必须有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工作年限,或主动申请到农村工作;分别提高5%和3%的申报初级和高级职称的名额,用于解决农村工作30年以上未评高级职称和农村工作20年以上未评中级职称的优秀教师。建立乡村教师人才津贴制度,对农村中小学具有初级以上(含初级)的在编在岗教师,根据学校远近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200元、150元的人才津贴,2019年至2020年区财政共支出430.4万元。

三、“服”务教学,种好课改“试验田”

一是推进集团化办学。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全面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资阳区教育局决定从改造薄弱学校入手,将石码头小学、人民路小学、国基实验学校等优质校与即将闲置的新堤咀小学、荞麦园小学、香铺仑中学等薄弱校实行一体化办学,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长春镇荞麦园小学一年前仅剩5名学生,几近闲置。与城区里的人民路小学结对后,即时更新了崭新的塑胶跑道、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等,立刻新增了两个一年级班级,教学质量也在全区领先。长春镇香铺仑中学地处城郊,近年教学质量滑坡, 两年前全校学生仅剩170余人,2019年与国基实验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交流了新校长和部分教师,很快让香铺仑中学重新“活”起来了。

二是实施驻校助教。资阳区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积极实施“研训合一”,将政治素质过硬、事业心责任感强、教育理念先进、教研能力较强、职业道德良好的教师公开遴选进入教研员队伍。在通过国培计划、校本研修以及加强教学检测等多种方式推进教研教改工作的同时,区教育局还根据本区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带有“资阳味道”的路径——“种试验田”,即通过教研员到农村和薄弱学校驻校助教的形式,因校施策,到校进班,上门指导,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局长们亲自带领教研员来到香铺仑中学等薄弱学校开展教学调研,随机听课评课、讨论交流,重点做好培优补差,对优生加大薄弱科目的强化提升,对后进生抓好最基础知识的过关训练。通过一学期的“种试验田”活动,2019年中考,香铺仑中学在全区前进了59个名次,获得资阳区2019年中考质量优胜奖。如今,在教研员团队的引领支撑下,全区教研教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近千人次教师在国家级、省市区教学比武和集体备课中获奖。

(益阳市教育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